中国品牌正逐步将先进科技输出到国际市场,这标志着中国技术正从“引进来”向“走出去”转型。其中,净水器品牌安吉尔频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奖项荣誉,受到了海外用户的高度关注。
2023年,安吉尔凭实力斩获多个国际奖项。其中,安吉尔在2023年度亚洲国际创新发明大奖获得“水处理杰出创新发明大奖”。在第75届纽伦堡世界发明展上,安吉尔的创新科技“APCM航天除菌科技”“长效反渗透滤芯”和“UVC-LED紫外线消毒器”获得金牌,“超静音对置平衡泵”等2个项目摘得银牌,“餐厨一体机”等2个项目获得铜牌。同时在号称“世界第一大水展”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水处理展览会上,安吉尔还获得了“净水科学技术创新特别奖”。
这些荣誉正是安吉尔技术实力的认证。同时,这也说明了中国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安吉尔的出海实践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抹缩影。从生产战到技术战,变迁的背后是中国品牌的“闯”和“创”。
1987年安吉尔成立,正值国产净水器的起步阶段,与此同时,外资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市场,凭借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,外资品牌对我国净水行业形成强有力的冲击,国内净水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2000年以后,伴随行业监管加强,国产净水器企业大力提升产品质量、增强服务意识,加上产量持续不断的增加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,净水器及其零配件、易消耗品的售价降低以及型号多机型通用等特点,净水器有机会飞入千家万户,国产净水器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。
不过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这一阶段看似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,其实仍然处在产品组装、营销包装上的低端竞争,因为被称作净水器“核芯”的反渗透膜技术在当时仍然被国外企业所垄断。消费者并不了解,看似简简单单的净水器实际上也面临着“卡脖子”的困境。
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,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。反渗透膜的孔径小,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,利用膜两侧的静压差作为推动力,能轻松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。目前,反渗透膜被大范围的使用在电力、石油化学工业、医药、餐饮及环保等领域。
全球反渗透膜市场是一个由少数公司垄断的市场,美国陶氏、美国海德能、日本东丽、日本东洋纺等头部公司占据着市场大多数的份额。
因此,对于中国净水企业来说,想要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攻克滤芯技术成为一定得完成的任务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安吉尔组织200多位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三年,2019年,安吉尔自主研发的“长效反渗透滤芯”面世,这一“中国芯”的出现意味着净水领域的国外垄断被打破,国产化方案登场。
安吉尔长效反渗透滤芯过滤精度可达0.0001微米,能够强力去除水中细菌、病毒及重金属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。该技术获得10项国内外专利,这中间还包括了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所颁发的4项发明专利。
可以看到,中国品牌正在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技术在专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也由此,安吉尔获得了高端化发展的根基。
除了技术较量,进一步探索消费者需求和产品应用场景的洞察力也至关重要。净水器作为与用户高频互动的家用电器,更需要理解消费者,从细节中发现机遇。
当下的消费者对于净水器已经衍生出了多重需求。尤其在去年“净热一体”净水器市场增长明显。奥维云网(AVC)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线上“净热一体”净水器规模达到5.6亿元,同比增长109.5%。线上、线下“净热一体”净水器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.9%、20.8%,较2022年分别增加5.8%、7.8%。
2023年9月,安吉尔推出全新净热新品——大流量净水器系列A7 Pro 600,该产品配备大流量专利鲜热技术,保证新鲜热水直出,免除千滚水对健康的影响,四档温控使取水过程更加智能便利。同时,新品使用双龙头净化设计,生活用水经由大龙头滤除异色异味、余氯及大颗粒杂质,直饮水经由小龙头,重金属(砷、镉)去除率高。
能够发现,安吉尔A7 Pro 600满足了消费者差异化的用水需求,即对于洗菜等生活用水的大水量需求和净热水的即饮需求。
奥维云网的报告说明,“净热一体”净水器能够将净化和加热功能集成,不单单是产品的升级,更是现在品牌在追求产品功能集成、使用体验上的不断尝试。
整体而言,净水器市场的竞争逐渐向更智能化的方案、更完善的产品功能、更长的滤芯寿命等更加高阶的阵地转移。
在2023年10月,安吉尔上市商用大通量AHR29系列直饮机,为公共场所提供安全、高效和便捷的饮水解决方案。该产品搭载步进式加热技术,实现每小时持续供应热水20L,高峰用水无需等待,同时采用三流道设计,能实现澎湃水量冷热不串温,高效满足多样化需求,提升公共场所净饮水体验。
目前,安吉尔的产品已经远销65个国家,获得中国CQC、美国UL、美国NSF、加拿大CSA、法国BV、英国ITS、瑞士SGS和德国TüV等8个全球机构认证。
凭借坚守、专注、深耕,中国品牌用实践证明技术发展没有捷径可走,靠的只有自主创新,面对现实困境只能走上攻克之路。从成本优势到专业优势,众多中国品牌正从被动答题到主动出击,从Made in China(中国制造)迈入Create in China(中国创造)的新阶段。